第14章
北山传说
北山的东藤村有石灰岩山脉环绕着琼山村周围。石灰岩山上拥有稀有珍贵的原始节花蚬木的森林,远近闻名。关于古老森林的传闻四处流传:这些古树高达数十丈,树干紧贴着锯齿状的悬崖。
为了防止破坏者,皇帝下令只有皇室才有权开采这些森林,任何侵入者都会被流放。皇帝迅速调集军队保护无价的资源。一举两得,皇帝还下令协助百姓重建夯土房。
事情进展比预想的更快,因为四百户一千八百人皆是岱族,姓杨。同一个民族,同一个姓氏,琼山村的村民团结一致,所以全村都住在吊脚楼和夯土房中。他们在广阔的山谷中建造了统一的房屋,均拥有宽阔的空间。
根据岱-侬人的观念,每座夯土房都朝向南方,以迎接天地之灵气,祈愿与大自然和谐共处。
在建设琼山村的过程中,当地人充分利用了大自然赐予的资源。从河边的红色冲积土到深埋在悬崖下的粘土,都被视为有用的建筑材料。
军民忙碌地将两种土与清澈的水混合,人和牲畜齐心协力将混合物捣细填入模具中。杵槌砰砰作响,声音回荡在整个村庄,引得众人驻足观看。
无论是远离家乡的人们还是游客,每一个在这个时候来到琼山的人都希望将土壤压入木框,建造一排紧密相连的房屋,这些房屋背靠连绵起伏的群山。
建造带有阴阳瓦顶的夯土房的方法十分独特。墙体由红土和粘土混合而成,却极为坚固。先将土料浇水贴合,利用水牛和人力揉捏至均匀柔软,再倒入十至二十尺宽的模具中,用木杵捣实后,逐层拉高,直至达到指定高度。
墙壁由粘土紧紧压入木框侧边,平均厚度为十五至七十五尺,屋顶覆盖着茅草或厚瓦。这种房屋比平原地区的房屋更能适应天气变化。冬天寒冷刺骨,厚厚的土墙能够抵御季节的霜冻,隔绝山区弥漫的刺骨寒气。夏天烈日炙烤大地,房屋里却散发出如天风拂面的清凉气息。
经过多年「生活」在一望无际的石灰岩山脉中,村庄饱受狂风暴雨的侵袭,某些地方留下了岁月的严酷痕迹,但依然保留着原始的风貌。
这里的房屋依旧保持着传统格局,每栋房子都有三个房间和两个厢房,一侧是仓库,另一侧是厨房,中间设有祭坛。礼拜场所后面是为老人准备的房间。前廊和庭院铺有木地板,可用来晒稻谷,绿豆,也可晾晒衣物。
房子顶着红色的阴阳瓦,白色的墙壁上沾满泥土。靠近墙的地方长满茂密的灌木丛,蔓延的树枝和散开的叶子将绿色覆盖了水平道路和垂直小巷。历经多年日晒雨淋,那丛野草终于破土而出,发芽生长成了一座芬芳四溢的五色花园。
那些纤薄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如同婀娜的歌娘在舞台上翩翩起舞。巷子里的野花毫不逊色,争相绽放,与铺满地面的藤蔓争夺领地,紧贴着墙壁蔓延开来。
温柔的阳光刚刚探访那些小巷,绚丽的鲜花在自然光辉下争相绽放,接连展现美丽,占据了痴迷于此的旅人目光。
静态画卷中的动态笔触是前院两排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枝条撲扇,叶子下垂与孩子们亲密交友,为他们的奔跑嬉戏提供凉爽的荫庇。
那点睛之笔点缀着随四个季节而变化的风景。秋天的悲伤让人心情惆怅,气氛沉悶导致花草都一种枯萎颜色,闷闷不乐。枯萎的落叶散落在村庄的角角落落,徘徊在阴暗白蒙蒙雾气弥漫的道路上的游客的肩膀上萦绕不去。
数百个道路,数千个方向满是干枯黄的叶子上红色,紧贴在行人的脚步间,仿佛试图挽留那些熟悉与陌生的朋友…像失去诗意感兴的诗人一样茫然地走着。
持续的悲伤延续到了冬天,树木冷冷地裸露着,枝条细长,仿佛久病不愈的病人一般。春天悄然降临,驱散了刺痛心灵的冰霜,为草,树,花和叶注入了新的生命,它们化身为美丽,温柔而没有耀眼的山脚仙女。
夏季来临时,万物都怀念那个匆匆离去的春天仙女。清新的空气更不愿离开自己的知音。痴情的人告别了挚友,让与天使一起踏上了通往天堂的阶梯。
无论一年中的什么时候,每一个安静或欢欣的时刻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,触动人们的心灵,揪憋即将离开的旅人的脚步。人们依依不舍地凝望着院子前白兰树下的纯白花瓣,落在纺纱少女的肩头。游客们陶醉于观赏女孩们羞涩的微笑,那份纯真仿佛融化了许多人的心。
经过片刻灵魂的迷失后,希望将美丽的女子和这片荒野中的一切带回平原,风尘的客人们轻轻闭上双眼,尽情享受远处北山绿色田野中飘来的白兰花香,混杂着稻谷香弥漫四周。
客人沉浸在大自然的香气中,并在宁静乡村的舒缓声音中放松灵魂。在鹭鸟翩翩起飞里的稻田上的微风低语中回响,热爱乡村气息的人静静聆听着从远方传来的潺潺溪流声。
清凉的溪流化作地下水,悄然流入层层叠叠,蜿蜒曲折的北山弧形石灰岩山脉之间。从那里,溪水分成无数条支流,像探访村庄的步行客一样四处散开。调皮的溪流似乎爱开玩笑,但热心帮助琼山人民照顾他们郁郁葱葱的绿色稻田。
游览谅洲时,游客了解到这条溪流的源头是雄伟的登莫瀑布[1]。这处凉爽的瀑布发源自属于平嘉的各公社,由北山弧形重叠的石灰岩山脉中的地下水脉汇集而成。岱族人称之为「牛鼻瀑布」,因其形状宛如一头牛的鼻子安卧于青山之中。
坡度平的瀑布缓从高处垂下,分成不同的水流,形成层层叠叠的水幕。温柔潺潺的溪流穿梭于几处岩石缝隙,灌木丛,沿着瀑布堆积起覆盖着绿色苔藓的各式形状与大小的岩石。溪水逐渐蔓延,化作一片清澈宁静的湖面。
平均深度使其变得想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游客的巨大的天然「浴缸」。游客们喧闹,互相泼水,挣扎踢水流导致溅入水车中。 不断旋转的水车瞬间拨动白色的泡沫飞舞在旷辽阔林山之间。
游客们兴奋地张开双臂,欢呼雀跃,仰望数十万颗水滴在金色的阳光下闪闪发光,在空中飞舞,照亮了人间。
游客们失去了泡水的兴趣,纷纷上岸。在瀑布两旁绿意盎然的树荫后,他们换上了干净的衣服,脸上带着舒适而满足的微笑。这些参天大树犹如威严的守卫者,像它的主人一样守护着瀑布,同时骄傲地伸展枝叶,遮盖了天空的一角。
无数树根纵横交错,融入瀑布中心,宛如排兵布阵的天兵天将,守护这片净土,阻止无知的凡人侵犯。从远处瞻仰,瀑布如一条桃色丝绸,悬挂在深绿色的森林与山脉之间。
山侧修建了一条小路,供游客漫步欣赏瀑布美景,小路旁还有小棚屋,供人们稍作歇息。游客们沿着小路行走,一边讲述着传说。
瀑布主宰着平嘉的原始山脉和森林。平嘉的西边与北山接壤。据民间传说,从前这里长期干旱,土地贫瘠,无法耕种,树木枯萎,村民纷纷迁离,只有少数动物顽强坚守。但它们的坚持并未得到回报,蟾蜍召集螃蟹,老虎,熊,蜜蜂和狐狸共同到天庭上起诉玉帝。
它们大胆暴乱天庭,与神灵争辩。说有道理,萝卜也必须听,更何况老天有好生之德。玉帝被说服,命令雨神和风神呼风唤雨,为人间带来丰沛的雨水。
提防天神心不在焉,玉皇大帝下令从上游开辟两条清凉的溪流,这两条溪水同向流动,最终汇聚成了登莫瀑布。神灵害怕遭受责罚,不得不牺牲部分仙气,才确保瀑布四季流水不断。
平日里,瀑布如同悠扬的天琴声般安静祥和。然而,每当大雨和狂风预示着洪水即将来临时,瀑布便会变得汹涌激荡。这是因为两位天神在准备拉云唤雨的过程中,偶然发现一些赤裸的凡人沉浸在瀑布中。他们不仅擦洗身上的污物,还公然嬉戏,甚至互相泼水。
凡人竟敢把瀑布当作天然浴场,这一行为激怒了天神。风神愤怒地打开了乾坤袋,狂风呼啸而起;雨神尖声怒喝,倾倒整个阴阳瓶的水。刹那间暴风雨肆虐,洪水滔滔,将愤怒尽情释放。
这个传说从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开始,却以笑中带泪的方式收尾,给人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。
各位游客正在北山,离瀑布还有一段距离,但那些梦想家们任由想象力自由翱翔,仿佛仍能感受到瀑布边湿润青苔的气息,在身旁萦绕。这些苔藓顺着在沿着瀑布坡身边生长的一排排古树爬上,渐渐覆盖了遍布地面的树根。直到古树伸出枝条,分叉,蔓延到瀑布四周,这些「入侵者」才停止了扩张。
在轻柔天琴的自然旋律中,游客们从梦境中被唤醒。他们循着轻柔的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。村庄那棵郁郁葱葱的古榕树下,青少年们伴随芦笙的节奏弯着腰跳起了传统舞蹈,为女孩们奏响欢快的旋律。女孩们笑容如蜜般甜美,唱着满怀爱意和柔情的天曲旋律。
游客团欢声笑语,加入了山脚简单的生活。每个人都选择自己的爱好,有的灿烂地微笑,与唱民间歌团队一起跳舞,有的四处游览,尽情享受。每一个小时,每一个简单的时刻都成为珍贵的记忆,经历一次,铭记一生。
高原地区的孩子害怕陌生人,总是躲在父母身后,恐惧的圆眼睛却忍不住露出来偷看。客人伸出双臂,想要抱起孩子们。人群中,有一个身穿绣有铜鼓衫,头上戴着雒鸟围巾的男孩。他咧嘴一笑,招手呼唤,孩子们便大胆地跑过去玩耍。
客人们爽快地笑着,抱起孩子们,向父母请求允许带出去玩。因为皇军正在谅洲各地巡逻,父母们便同意了。客人们把几个孩子扛在肩上,开始探索村庄。
顽皮的小子模仿着跳到老师的背上。一老一小在参观村庄的人流中穿行。一路上,小子与孩子们嬉戏,欢声笑语回荡整个村庄。玩闹了好久,他从老师背上滑到地上,小跑到村里的老人身边,倾听老人用豪迈的诗歌讲述村民的故事和生活。
男孩认真地写下书中的典故,然后抱着双臂向人告别,跟着老师来到了一个古老的村庄。男孩抬起眼,看到耆老们忙着修缮古房子的样子。男孩格格一笑,跑过来帮忙搬东西:
- 爷爷,让我来做吧!
房主哄然大笑,揉了揉它的头,笑着说:
- 去找那些放牛的孩子们玩吧。
他可惜地向后退了,然后翻开书,找有关修缮房子的土木部分并详细记录了修房子的方式:
「房主给每个人分配了一份工作。木匠负责将主门和侧门精确对齐;泥瓦匠负责竖起柱子和加固厚墙,以阻挡寒冷割破了皮肤,割破肉的雾气渗入屋子。
很少有地方像谅洲,有那么多围墙的土房覆盖着阴阳瓦。不同于普通房子的四扇窗通风,这些古房子开了十扇窗,并建了通往楼上的木楼梯。
与琼山的夯土房一样,这些古屋贴地建造的一两层楼,覆盖阴阳瓦顶和厚墙,冬暖夏凉。屋内四角建了四根大木柱支撑整个房子,与闩锁门巧妙结合。房主在阁楼上精心挖了箭头狭缝,以防止野兽袭击,并提防小偷和强盗。
每栋房子有三间和两厢房,一侧是储物间,另一侧是厨房,火日夜燃烧。修缮完成后,有人在大门前挂上护身符,有人在门上安装八卦镜,以传统方式驱邪避凶。」
小子正忙着写字,突然抬起鼻子,闻到了厨房里飘来的烟熏肉香味。噼啪作响的火焰加热着挂在厨房柜台上的烟熏水牛肉。
孩子们围在厨房旁,眼睛盯着妈妈,热切地等着她把熏肉撕进碗里。孩子们一边嚼着熏肉,一边兴高采烈地玩着龙蛇上云的游戏。
孩子们把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,在院子里晾晒稻米,绿豆和甘薯的地板上欢快地滑行。许多顽皮的小鬼从撑杆架上拿下衣服,蒙住头,假装进行战斗。
父亲看到他们淘气,拿着鞭子满屋子追赶。一边跑,一边追,直到有人来求助,他才停下,把鞭子扔到地上,去接待客人。来访者恭敬地笑着躬身说道:
- 尊敬的村长,我们在山上建了堡垒屋,但有一些不懂的地方,请教我们!
小子听说关于要塞的事时,兴奋地问老师:
- 老师,什么是堡垒屋?
小子飞快地转着笔,把老师刚才在书上讲的内容写了下来:
- 堡垒屋其实也是一种夯土房,但它的功能和布局有所不同。普通的夯土房通常多建在大片平地或山谷脚下,每间房子都彼此并排坐落,像团聚的家庭一样聚集在一起,展现村民持久的团结。而堡垒屋则建在半山腰,防强盗、防野兽,防御性更强,所以当地人称它们为堡垒屋。
写完后,小子飞快地追着村长跑到远处的山上。在那里,丁壮们正忙着搬运巨石到半山腰,井然有序地排列在进出门周围的桁架上。
村长小心翼翼地往那里走去。小子捂着嘴偷偷笑,看着他小心翼翼地摸索穿过门前的防盗石桁架,仿佛生怕会有石头掉到头上。
老师严厉地提醒学生,它连忙匆匆调整姿势,装出一副庄重的样子。小男孩竖起耳朵,听着村长指导房主在门廊周围的走廊上修建蜿蜒的小路。房主满意地点了点头,看着村长用木料和石块搭建屋顶桁架框架,把屋内分隔成许多小隔间,并在每个隔间之间安装了木门。
村长仍对这座容易进但难出的迷宫心存不安,于是在窗边的墙壁上凿出了几个箭头狭缝。小子满脸疑惑,挠了挠头,抬起头看到房主透过狭缝瞄准并模拟射击。小子瞬间明白了,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战斗防守。如果盗贼和抢匪占领了走廊,房主可以迅速退回各个隔间,并从中顽强抵抗。
所有事情顺利完成后,房主特意拿出一部分入宅拜祭的礼品,想要分享给村长。村长连忙编了个借口,说自己必须紧急回家管教淘气的孩子。村长好几次彬彬有礼地拒绝后,房主才无奈作罢。
孩子不明白村长为什么坚持拒绝村长的好意,小声地问老师。老师压低声音,悄悄地解释道:
- 如果收下了礼品,万一以后发生与房主相关的不好的事情,村长会感到难以处理。
孩子点了点头,嘴里嗯嗯地应了两声,兴奋得像小鸟一样跳跃着跑上高高的山峰,观察整个场景,并把这些画面一一记录在书本上。孩子眼前是一片辽阔的天地,丘陵起伏,山峦连绵蜿蜒,环绕着四周的许多方向。
南方的江河溪流交织着大片森林与群山,昼夜不息地潺潺流过整个北山。水流蜿蜒曲折,蠕动般穿行在阴暗的东方丛林中,像蛇一样盘旋。雾霾的常年笼罩天空的一角到模糊白色的地步,野兽日夜捕食猎物。
这片森林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,但求生的凶猛压力依旧向森林边缘辐射,四处散发,仿佛在警告人们不要靠近或打扰,否则将引来灾难。
自从朝廷官兵前来开拓,与百姓携手征服那片不可侵犯之地以来,森林中的野兽便惧怕朝廷的军队。那些凶猛的野兽只敢对同类露出獠牙,却失去了在披着人类外衣的怪物面前舞动利爪的胆量。凶猛的野兽逐渐被控制,杀气随着清新的空气消散,让人与自然在新的秩序中和谐共生。
多年穷山恶水的凶险,因为吸收了人类的温暖而变得温和起来。死气转化为生机,迅速蔓延到整个北山。贫瘠的土地就像久旱逢甘霖一般,到处开满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,万物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安乐生活。
升腾得最强烈的是西方那片鲜艳的金黄色田野,弥漫着成熟稻谷的香气。曾经荒芜干旱。如今因为军民开通了蜿蜒的翠绿色河流,穿行中间,曲折流淌,横切稻田,变得郁郁葱葱,仿佛一个充满春意的少女般鲜活灵动。
远处,质朴的民谣歌词在空气中回荡,仿佛来自荒山野林深处。家畜群听到熟悉的低沉或高昂的音响后兴奋地奔跑,跳跃,追逐。即使是最懒惰的动物,整天只顾着吃草,也会歪着头,竖起耳朵,聆听牧童的笛声与自然的和谐之音一起合奏,汇成一曲安宁的乡村音乐,回荡在鸟儿栖息的沃土之上。
好动的孩子脆生生地笑着,欢欣雀跃地跑向远处山上那片棕黑色夯土房群。在那里,岱族,侬族,赫蒙族和摇族的各族人民愉快地笑着,开着玩笑,悠闲地扛着锄头和犁,来到广阔的田野中。有人锄土播种,有人拉犁插秧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耕作,人和水牛都从头到脚沾满了泥巴。农民们纷纷拿出毛巾擦拭脸上被汗水浸湿的皮肤,有人快步走到山脚下的洪水泛滥地带,将身上的泥土和污垢洗掉。大家不禁失笑,因为一个小男孩跑来跑去帮人洗脚,又帮另一人涂上石灰,或者用火烤掉其他人皮肤和肉上的吸血水蛭。他嘻嘻地回应了农民们的感谢。
那个贪玩的孩子沿着穿过岩石缝隙和山脉的溪流,去探索那些连当地人都从未接近过的神秘洞穴。在笔记了一会儿山洞里的情景后,小子和老师走到洞外,张开双臂,深深地吸入胸中满是成熟稻香的空气。
师徒向一群正在辛苦工作后享受闲暇和舒适时光的动物走去。水牛和奶牛爬到溪流边,溪流穿过一片绿色的牧场。
它们舒舒服服地躺在柔软如地毯的草地上,迎着飒飒的微风,心不在焉地看着山羊们咩咩呼唤羊群,一个接着一个,熟练地一步步跳过陡峭的岩石悬崖。
家畜群一边悠闲地吃着青草,一边观赏山羊群精彩的跳跃表演,同时等待牧童带领它们回到牲畜棚。
孩子们还沉浸在玩耍之中,一个接一个地跳进小溪里抓鱼,烤熟后美滋滋地吃起来。小子满心欢喜,走过去和他们认识了一番。孩子们开着玩笑,逗弄着他,还送给他一串烤鱼。他吃完后,大家一起把鱼放进篮子里,牵着水牛和耕牛,离开田地,向北走去。
一路上,他们把鱼分给了那些正在建筑物上雕刻谅洲图案的工匠师傅们。工匠们笑着道谢。那些勤劳的双手在整个村庄上雕刻出山河与云天交融的精美图案。孩子们抱臂向大人鞠躬行礼,咧着嘴笑着向贪吃的小子告别。
牧童们把水牛和耕牛赶到牲畜棚区域。从前只需十几步就能到达地方,如今必须翻过一座离村子较远的小山丘,才能到达饲养与禁闭家畜的区域。
一开始,因双脚疲惫,便抱怨阮烟云怂恿村民把牲畜迁离村庄,远离割草放牛的地方。然而,后来他们才明白,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家畜突然发疯,破坏村庄和田地,同时也改善牧童的健康状况。的确,自从听从了他的话,每天运动,来回走很长的路后,他们感觉自己生龙活虎,精神焕发。
云先生还让村庄焕然一新,组织清扫村内道路和巷子,最终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干净漂亮的美食场所。父母忙于千头万绪的工作,孩子们整天顶着烈日帮助家庭,导致多次忍不住脱口而出责骂烟云。
当宾客纷纷拥挤而至时,各个家庭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,还建起了一座比以前更大的房子。父母为了看起来与朋友们平等,买了漂亮的衣服。于是,对烟云不满时的皱眉逐渐被一首充满赞美的童谣所取代。从那时起,孩子们也学会了不再贪玩,而是尽力帮助大家。最大的孩子设定节奏,带头为大家领唱:
曾几何时
泥路泥泞
滑溜,跌倒
湿漉绿苔
错乱长势
每个房子
潮霉臭熏
如今现在
有烟云公
从京城处
到谅洲处
帮助村民
建立村庄
横路,抄巷
平坦坚固
房子宽敞
乡村干净!
在赞美完烟云后,孩子们因为童谣结束而感到一丝难过。最大的孩子感到厌倦,挥脚踢开砂石,但突然想起几天前有一位老人给过他糖果,忽然想起几天前一位老人曾给他糖果。老人教的童谣听着很好听。于是,他开始教孩子们唱歌:
曾几何时
土地干燥
黄眼,砾石
穷山恶水
野兽缠身
地形险阻
山高万丈
渊极其深
十去,一归
如今现在
在升龙城
元丰皇帝
爱民如子
明君仁慈
颁布命令
人才物力
重修遗迹
破石穿壑
疏河,筑溪
建造别院
无际处所
万重困苦
军民同心
把谅洲成
山脚仙女
到处游客
接踵来了
吸引蜂群
来找吸蜜
孩子们学了很久,才认出那些由横线,竖线和斜线组成,被他们认为是混乱的文字。而练习唱童谣时,只需唱一遍便记住了每一句歌词。
伴随着这些好动孩子们的轻快脚步,赞美值得赞美的对象的童谣在整个村庄里回荡。那些歌颂大人的童谣从一个地区的孩子传到另一个地区的孩子,传遍了穷乡僻壤,正如作者所意图的那样。
至于烟云,这两年来,金星阁的老板主动接近孩子们,坚持耐心地听着他们咒骂,他才终于能够说服他们一起划船和钓鱼。他还邀请孩子们趟过泥地犁田,然后赶回客栈一起磨水稻,舂米。从京城而来的著名商人化身为老农知田,激发了好奇心,并促使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。
烟云暗自高兴,观看鱼儿上钩。等到客人兴奋至极时,老狐狸便开设了一所纺纱,织土锦布的学校。他还命令金星阁的少女们邀请升龙城的贵族的女儿到谅洲。她们一边学习谅洲人的纺织技艺,一边将京城的刺绣与缝纫艺术传授给谅洲的妇女。
每天,妇女和女孩们在荒野山林中编织着数百张绣有美丽剪影的丝绸床单。男人们立刻为这些伟大的成就而敏感自尊。村里的壮年男子愤然凿木造船,为王孙公子提供河里捕鱼的工具。决不甘心认输于桃李娇柔的女孩们,须眉们搬来石臼放进客栈,邀请客人们一起磨稻舂米。
一切都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,所以烟云自然感到满意,欣然举办了一场宴会,向那些为谅州建设做出贡献的前辈和今人表达感激之情。同时,这也是对他自己的奖励,因为通过女人们的努力来激励懒惰的男人的计划已经圆满成功。
这一招根本逃不过得力助手的法眼。她是烟云的贸易军师。在流星商会中,她的排名仅次于烟云。狐狸从还是少女就跟着老狐狸在商场上纵横驰骋,所以她明白老板的心意。助手看透烟云,老板只是帮忙播种的寓意,而村民必须引起种子繁衍生息,基业才能可持续。
脚染泥斑,手沾泥土的农民从未辜负他们的恩人。在与烟云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,这些常年『把脸卖给大地,把背卖给天空』的人们渐渐染了商人的血。他们将农具带到了田野间的几座窝棚中。
他们一边走,一边敲锣打鼓,高声喊着犁地口号,以吸引猎物。初次到来的人以为农民这样做是为了方便种田。然而第二天,每个人都开心地看到熟人正热情地耕种土地和播种。
平日里,那些子孙荣贵早已习惯了奢侈的生活,一步上车,两步下马。如今,他们脱下锦绣衣衫和华丽裙装,戴上草帽,换上破旧的农夫衣服,与水牛一起辛勤地耕地。
大官的女儿们将裤脚卷到膝盖以上,在泥泞的沼泽地里四处探索,亲自搜遍了所有的运河沟渠,寻找螃蟹并抓住蜗牛。然而,她们很快惊恐地跑回岸边。守卫们手足无措地想要帮忙,但没有人敢碰千金贵体。女孩们严词拒绝他们的帮助,而是跑到村民家中,请房主的妻子帮忙捕捉紧贴在身上的蚂蟥吸血。
夕阳西下,一行人沿着村民手中的火把光亮返回客栈。烤溪鱼的香味弥漫开来,男女老少都兴奋地快步走进大厅。
注释
[1]登莫瀑布位于谅山省平嘉县至北干省纳依县的279号高速公路旁,距离公路11公里,毗邻平嘉县的三个高原公社:蒙恩,善术和黄文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