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孤性繁殖>
像是蚜蟲那樣,只要有一隻就可以生產。
所以可以想像有一隻哥布林在洞穴裡打手槍。
某天尻著尻著,射出一堆像煮熟的奇亞子一樣的東西。
然後該哥布林就射後不理了。
這些玩意就是哥布林的胚胎。
胚胎會在一天內膨脹到兵乓球大小,發育。
哥布林剛出生很小,大概只有你的拇指那麼大。
出生的第一件是事先吃掉自己的胚胎和卵殼,像毛毛蟲一樣。
然後開始吃自己的身邊富含蛋白質的洨。
若環境過於苛刻,會直接吃自己的同類或是還未破殼的卵。
接著作為魔物生態鏈底層的一員成長。
此時的習性就跟蟑螂一樣,畏光,雜食,膽小,高蛋白。
慢慢長成兒童的大小,平均身高100至120公分。
這就是普通的哥布林,單純為了生存而苟活。
長期缺乏足夠的營養,所以智力低下,但是擁有類似人類的四肢。
故能夠抓握,二足站立,眼睛生長顱骨在前方。
牙齒方面雜食偏向肉食,因此下顎的肌肉比較發達,犬齒較尖銳。
但是同持擁有第一大臼齒和第二大臼齒。
消化器官類似人類,但是胃酸和消化系統較為強韌。
能夠分解骨頭,和大部分人類無法消化吸收的養分。
例如纖維質。
眼睛類似貓科動物,夜視較強。
扇型的耳朵能夠更好的接收聲波,作危險感知。
像象鼩一樣長型的鼻子能夠幫助他們捕捉土裡的幼蟲。
因此,可以根據哥布林的糞便顏色來推斷該族群的營養狀態,和危脅性。
如大象型態,人類型態,鬃狗型態,肉食動物型態。
<為何強姦其他種族的雌性?>
由於孤性繁殖無法獲得生態多樣性。
容易受到疾病和環境的影響,特別容易遭到自然淘汰或大量死亡。
因此哥布林迫於本能,有時不只會襲擊其他種族的女性。
甚至還包括動物和魔物。
雖然動物是極度少數,但是由於參入了動物的基因。
因此部分罕見的哥布林,會友出現毛皮,羽毛,鱗片,兩棲類的鰓,蹼,爪等特徵。
極端少數的案例,甚至會誕生出含有魔物特徵的哥布林。
簡易之,掠奪村莊。
不僅能夠獲取充足的食物,還能夠誕下強壯聰明的後代。
必且有機率,突變出肌肉異常發達或是擁有魔力的哥布林。
產生頭目,薩滿,鄉巴佬這樣特殊的個體。
<哥布林的生活>
長成一定大小之後開始過上群體生活。
平均依照食物來源的穩定性,通常十幾隻共同生活。
最大最強的為群體中心。
野外壽命7至12年。
基本上是採集維生。
主要吃植物的嫩葉,漿果,堅果,菌類,花,昆蟲。
會像松鼠一樣囤積食物。
例如堅果,乾草。
工具的形式主要停留在打製石器或是磨製石器。
或是以拾荒的形式尋得工具和武器。
擅長透過「模仿」來學習技能。
目前已知哥布林學會的可怕技能。
建造:已知遮蔽物和居所的概念,有能力用樹枝和樹葉做簡易的掩體,建出半穴居的聚落。
以知用火:不一定會生火,但是懂得吃煮熟的食物。
投石帶:致命的粗糙武器,由藤蔓和樹枝組成。
繪畫:能夠用赭石,石膏石,木炭繪製簡易的圖形,或是用石頭堆置。
航行:從一塊漂浮的木板到簡陋的木筏,都讓哥布林能夠在沼澤活動。
工具:石器變得多樣性,擁有石矛,石斧,石刀刃的製作技術,精細程度依不同群體而有差異。
陷阱:落石,尖刺,拌索,惡意且致命。
簡易戰術:繞背,偷襲,包抄,佯裝撤退,兒童的智慧但不容小覷。
<與哥布林的戰鬥>
常態下,哥布林不會主動襲擊聚落。
除非食物緊缺,或是有智力足夠的個體能夠組織攻擊。
否則絕大部分都是襲擊落單或小規模團體。
身材短小敏捷,能夠像猿猴一樣移動。
命中率是一大困難。
此外,哥布林的武器通常沾有穢物。
容易因傷口感染而發炎化膿,導致死亡。
第二大死亡原因是哥布林的投石造成得內出血和鈍傷。
強烈建議佩戴頭盔並在軀幹穿上防具,或是在衣物內縫上鐵板做基本防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