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 狐狸小鹿
2025-10-07 20:41
【城池】
又稱為城郭,詞中的「城」指城墻,
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建築。
為保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,
築城是東亞國家的傳統;
與歐洲國家比較起來,
東亞的城郭規模一般較大城池依等級的不同,
可分為府級、縣級、廳級、堡級等;
一般來說,層級越高,規模也越大,配置的官方建築也不同。
【一】城墻
城墻是城市的主要防御線,也界定出城市的範圍。
材料大多就地取材,初期以竹、木柵為主;
發展到一定程度後,改為土石或磚等材料為墻。
(1)雉堞:女墻上的磚砌凹凸小墻,中央有射孔。
(2)女墻:外墻垣上及腰的矮墻。
(3)外墻垣:城外側的墻垣。
(3)馬道:城墻上的表面鋪磚。
(4)中腹填土:內、外墻垣之間的填土。
(5)內墻垣:城內側的墻垣。
【二】城門
城池的城門數量由行政層級或規模決定。
通常府城有8門,縣城開4門。通常分置於東、西、南、北四方。
城門樓:城門座上的城樓,可分為樓閣式和碉堡式。
城門座:城門樓的底座。
城門洞:出入城門的孔道。
甕城:圈繞城門外的一道城墻,又稱為「月城」。
【三】炮台
城池通常在城墻的險要處或轉角處設置炮台,增加防衛性。
炮孔:女墻上留的大型射孔,方便炮筒伸出。
炮位:放置大炮的地坪。
【四】城內街道與設施
城內的基本設施與建設有官衙、市街、廟宇、學校、農田等。
城內道路以聯系各向城門的街道為主。
衙署:城市行政管理與軍事守備的官方機構。
書院:城市的文教設施。
文廟:祭祀文昌帝君或孔子的廟宇。
武廟:祭祀關公或岳飛的廟宇。
城隍廟:祭祀城市的守護神「城隍爺」的廟宇。